以硬脂酸法為例介紹如下。
發布時間:
2016-10-27
膠的配制:取4.5kg36°Bé的氫氧化鈉,加入70℃熱水40kg,攪拌為溶液。將15kg硬脂酸和40kg水加熱溶解后,在攪拌下緩緩加入上述配制的堿液中
1)膠的配制:取4.5kg36°Bé的氫氧化鈉,加入70℃熱水40kg,攪拌為溶液。將15kg硬脂酸和40kg水加熱溶解后,在攪拌下緩緩加入上述配制的堿液中,生成硬脂酸鈉。然后,再加入6kg太古油。將溶液調至中性,再加水至總重量為162kg。此膠量可供3t成品表面處理。
(2)施膠操作:在生產輕質碳酸鈣的過程中,從石灰石煅燒到碳化的所有設備及操作均適用于活性碳酸鈣的生產。將碳化后所生成的碳酸鈣漿狀物放入熱漿池中,在攪拌下,緩緩加入上述配制好的硬脂酸鈉太古油膠液。每噸產品加膠量54kg,要求成品中含酯量為0.5%。加完膠后繼續攪拌一段時間,使物料充分混合。
(3)后處理:施膠后的碳酸鈣經離心脫水后,置于干燥器內,先經自然或常溫通風風干,使含水量降至10%~15%,再于80℃下烘干,使含水量在0.5%以下。然后先過24目篩、再過100目篩,即得成品。
3.碳酸鈣晶須制法:預先在Ca(OH)2漿料加入1~2μm的針狀碳酸鈣晶須和磷酸類化合物,再通入CO2氣體得到碳酸鈣晶須。或將工業生石灰進行消化后,在一定濃度的氯化鎂溶液中,再通入二氧化碳氣體進行氣液反應,經脫水、干燥得到碳酸鈣晶須。
4.超細輕質碳酸鈣制法:通常采用石灰乳碳酸化法生產超細輕質碳酸鈣。石灰石經過煅燒分解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。生石灰消化生成石灰乳。再向石灰乳中通入二氧化碳,進行碳酸化反應產生碳酸鈣,向碳酸鈣漿液中加入表面處理劑,進行粒子表面處理。然后,依次進行過濾、干燥、粉碎和篩分等工藝過程得到產品。
關鍵詞:碳酸鈣

微信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