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質碳酸鈣的工業制法
發布時間:
2016-11-22
由石灰石生產輕質碳酸鈣包括煅燒、消化、碳化、分理、干燥、粉碎等工序。原料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含量應在96%以上,含鎂鹽1%左右,含鐵、鋁氧化物在0.5%以下
1.輕質碳酸鈣制法:
由石灰石生產輕質碳酸鈣包括煅燒、消化、碳化、分理、干燥、粉碎等工序。原料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含量應在96%以上,含鎂鹽1%左右,含鐵、鋁氧化物在0.5%以下。因此石灰石在使用前要挑選,并破碎至50~150mm。煤要求白煤,首先應破碎至38~50mm的粒度。
石灰窯為立窯,連續操作。將煤與石灰石之比為1∶8~1∶11的比例混合好,從頂上加入窯中,于900~1100℃下煅燒。原料從窯頂連續加入,生成的氧化鈣從窯底不斷取出。分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經除塵、洗滌、干燥、壓縮后送到碳化工序。氧化鈣加到化灰池中,用3~5倍的水進行消化,消化溫度為90℃左右,時間1.5~2h。消化后的石灰乳濃度為10~18°Bé。經過濾除去雜質后放于生漿儲池,攪拌下送至碳化塔中,碳化塔為立式氣體鼓泡反應器。將經過精制的二氧化碳氣體壓縮后,從碳化塔底部引入,通過氣體分布器進入塔內,與石灰乳接觸發生碳化反應。碳化溫度為60~70℃,碳化壓力為0.08MPa左右,碳化反應時間與二氧化碳的濃度,流量及料液容積而不同。碳化終點可用pH值的測定決定,當pH值為7左右時,即為終點。
碳化后的碳酸鈣漿料為熟漿,放于熟漿池中,然后用離心機脫水,脫水后的碳酸鈣含水在32%至42%之間,稱為濕粉。將濕粉連續地輸入回轉干燥爐進行干燥,干燥爐出料的物料含水低于0.3%。再經冷卻、粉碎、過篩,即得成品。
2.活性碳酸鈣制法:生產原理與輕質碳酸鈣的生產原理基本相同。不同之處是碳化條件控制嚴格,以生成細微顆粒的碳酸鈣并加入1%~5%的硬脂酸、樹脂酸、木質素或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進行表面處理,以調整粒子的凝聚狀態并阻止結晶粒子長大。
關鍵詞:碳酸鈣

微信號